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简介
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的前身为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会,成立于1979年11月,1983年4月改为现名。学会下有70个高校团体会员(覆盖上海所有全日制普通高校,以及部分民办高校、成人高校),其中有计算机专业委员会、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,拥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教研究队伍。
学会第一届至第九届理事会的历任会长为:刘佛年、余立、张德龙、王生洪、郑令德、张伟江,现任会长(第十届理事会)为印杰;历任秘书长为:郑启明、薛天祥、杨德广、忻福良、陈国良等。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是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。其宗旨是: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遵循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方针,遵守宪法、法律和法规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,遵守社会道德风尚,组织和协调本市对高等教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交流,促进学科发展,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,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。
与此同时,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还通过“课题下达”、“专题研讨”、“教育论坛”、“成果评奖”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。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及其所产生的丰硕学术成果,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、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还将进一步开展培训研讨、组织开展高等教育评估和认证等方面工作。会刊《教育发展研究》公开发行,每期印发量近6000册。
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隶属于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,是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上海对外贸易大学、上海海洋大学等15所高校发起成立,主要服务上海市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,服务高校学生国际流动、专业课程国际化、教师国际化以及科研国际化等。